重度顱腦損傷(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,SCI)可降低腦部血流量,引發通氣不足,顱內壓增高,嚴重者可誘發腦疝,病死率高達50%。氣管切開是臨床維持SCI 患者氣道通暢的常用方法,但可增加氣道分泌物,影響咳嗽及吞咽功能,排痰困難,提高了肺部感染發生率。目前臨床選擇吸痰體位多依賴于護理人員的經驗判斷。本文觀察背后放置45°楔形墊側臥45°體位吸痰方法在SCI術后氣管切開患者中的應用效果。
吸痰是維持SCI 術后氣管切開患者氣道通暢的主要措施,但吸痰體位不當易增加刺激性咳嗽、缺氧發生率,加重氣道黏膜損傷,誘發肺部氣體交換障礙,且肺部感染患病率高達84.0%。臨床吸痰體位多以仰臥位為主,易導致痰液聚集,無法完全清除氣道的內痰液,增加吸痰次數,導致氣道頻繁受刺激,從而增加細菌侵入機會及肺部感染發生率。
背后放置45°楔形墊側臥45°體位吸痰方法能擴大鼻咽通道弧度,有助于促進吸痰過程中氣體交換,減輕吸痰過程中缺氧狀態,降低吸痰管對局部的刺激,減輕吸痰應激反應,從而減少吸痰過程中血流動力學波動幅度,增大吸痰耐受性。
綜上所述,背后放置45°楔形墊側臥45°體位吸痰方法可減少SCI 術后氣管切開患者的吸痰次數,降低氣道黏膜損傷發生率,改善吸痰耐受程度,其效果優于頭偏向一側體位吸痰方法效果。